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奎山宮
    奎山宮
    奎山宮因其面朝奎山(雞髻頭凸起外伸之高地)而得名。廟之右側數十公尺就是海岸沙灘,在金門戰地管制時期,廟前有全天候的哨兵守衛,閒雜人等不得進入,奎山宮也在警戒範圍內,常年香火不免受到影響。廟於光緒十九年初建,民國五十八年重修,復於民國七十三年重建而成今貌。祀境主保生大帝,也主祀金王爺、朱王爺、李王爺、
    點閱:
    1039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董石獅、董詩揚
    董石獅、董詩揚
    此棟建築為董石獅與董詩揚(石羊)兄弟合建,清末董石獅至新加坡發展,遂引薦弟詩揚的兒子前往發展,由董石獅與董詩揚子金國、金鐘、金圖一同出資,由詩揚監督興建,時委由兩組師傅將建築中軸線分為左右兩邊進行「拼場」的興建方式,也在民宅中較為少見,故現在仍可從磚材選購的不同、牆體砌築的構造的差異與匠師手藝的特色
    點閱:
    1265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仰雙巖廟
    仰雙巖廟
    仰雙巖之廟額,係取仰望獻台和西紅雙峰之意,古崗位居巖盤之上,建廟仰望雙峰,又臨湖水,其吉祥寶地,意謂地靈人傑,人神共興。
    點閱:
    1168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碧山風獅爺
    碧山風獅爺
    碧山風獅爺(132公分,石雕,立姿雌獅)位於碧山村素嫻別墅後方的風獅爺,以極其深刻的雕刻手法令人讚賞。青面獠牙,令人望而生畏。從獅身側面來看,以罕見之手法,將虎紋寫實雕刻,更顯神威凜凜。事實上,在過去這尊風獅爺亦曾經彩繪,隨著時間的過去,彩繪的絢爛獅身逐漸褪去,洗盡炫麗色彩的石獅,並非顯得落寞,反倒
    點閱:
    1068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保安廟
    保安廟
    古寧頭也稱古龍頭或佳里頭,分為南山、北山和林厝三部分。保安廟在林厝「古寧頭」大門前右側,最近於七十九年重修,供玄天上帝為境主,主奉觀音佛祖、謝府王公和娘媽。廟前大門左側原是營區,近年營地已經釋出,舊營區建了一座新宗祠,廟前地域寬敞,景觀良好。
    點閱:
    1152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張文帝洋樓
    張文帝洋樓
    建於1936年,由馬來西亞華僑張文帝寄款回鄉興建。1936(昭和11)年至1945(昭和20)年日軍駐紮於此;1948∼1958年國軍駐紮,1958∼1989年為憲兵隊駐紮。
    點閱:
    1161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南門傳統建築群
    南門傳統建築群
    金門城南門建築群落為僑匯閩式建築,聚族而居之小規模聚落,整體保留完好,四棟建築組合為整體的傳統居住環境,建築形式相近,但仍各有特質,其營建技術具一定的水平、木作、木雕具藝術價值,其埕及隘門、院門合圍之院落,代表當地民居特色風格,具文化及歷史價值。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182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西山前李宅
    西山前李宅
    係李氏先民於清末遠赴南洋經商致富後,反鄉起造的華屋,包括前座與後座兩幢合院建築,現為縣定古蹟。門牌17號的前座建於清光緒10年(1884年)為五開間三進式合院,因落成時共有16個房間,故俗稱"十六間厝"。門牌18號的後座,比前座早落成4年,全屋有前後廳,東西廳、二櫸頭、人稱"大六路",雖只有兩進,但
    點閱:
    1222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后湖風獅爺
    后湖風獅爺
    后湖,即「後側有湖」之意。  在今后湖和泗湖間原有一湖泊,稱為「駟湖」,相傳是唐朝陳淵養馬的地方。湖的二側各有一聚落。東側者稱為後湖(湖在村後),西側者稱前湖(湖在村前),今前湖已廢。后湖村之風獅爺,主要是朝向機場跑道方向,鎮風煞亦鎮路沖,但朝向正巧也對著昔果山,故昔果山也設一風獅爺以資抗衡,以避免
    點閱:
    101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昔果山風獅爺
    昔果山風獅爺
    昔果山風獅爺(158公分,泥塑,立姿雄獅)昔果山為「菽藁山」之諧音,相傳唐朝陳淵來浯洲(金門)牧馬時,在此山丘一帶種植豆黍牧草以養馬,故稱為「菽藁山」。之後,在此地東側逐漸形成了一個聚居之處,亦名為「菽藁山」,民國後,諧音為「昔果山」。昔果山雖名為山,實際上原本是一個靠海捕魚維生的聚落,周圍是大片的
    點閱:
    1174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忠義廟
    忠義廟
    主祀神佛: 關羽忠義廟之始建年代雖不可考,但據鄉老傳述:廟中主奉境主關聖帝君,是蔡氏先祖、當年(明萬曆年間)曾任雲南左布政的蔡守愚返鄉時,有一段木材隨其船隊一路漂抵瓊林海岸,經請示後雕關帝爺神像供奉,之後建忠義廟以祀,成為該村的守護神,由此資料佐證其建廟年代必定已有相當時間。該廟尚主奉蘇、邱、梁、秦
    點閱:
    117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溪邊風獅爺
    溪邊風獅爺
    溪邊風獅爺(90公分,石雕,立姿)溪邊和下湖之間有一小溪,上游即「後壟溪」,源自後壟一帶,相傳明朝時,海船可沿溪上溯太武山「石船頭」(因此,太武山上有「倒影塔」),為一大河流,溪邊近在河口,因得此名。自十六世紀中葉明朝以來,溪邊一名使用已超過四百年,古時候屬十八都滄湖保,今屬金湖鎮溪湖里。溪邊 村,
    點閱:
    1149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洪旭古厝
    洪旭古厝
    建於1651(明永曆5)年,為明末武將洪旭興建,包含家廟在內共興建3棟三落大厝於后豐港,宗祠居中,右側分給8位兒子所有,左側分給2位兄長所有,1949年國軍進駐,曾為30多位軍人住所,至1952年搬遷。資料來源:文化部
    點閱:
    1103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愛國將軍廟
    愛國將軍廟
    這是當地居民為了能讓在金門因戰爭或因事故往生的軍魂能安息不來作祟擾民而建立的。 金門最大的愛國將軍廟首推李光前將軍廟,而在庵前牧馬侯祠附近也有一座愛國將軍廟。
    點閱:
    1202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后中堡中書第
    山后中堡中書第
    山后派王氏,始祖名王璡,為王審知八世孫,於宋末元初始居浯洲山後ㄧ帶。山后原分為上堡和下堡,中堡的十八棟建築乃上堡王鈞居三子王國珍(又名明玉、字孝匣,生於1843年)擘畫興建,國珍於清同志七年間(1868年)東遊日本,初始帶領ㄧ個布袋戲班子,來到日本長崎港,以布袋戲的技藝拓展人脈,後來轉而經商於神戶致
    點閱:
    1126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古崗樓
    古崗樓
    古崗湖位於金門城東門外,古崗村南隅敵台山旁;古崗樓樓高三層,達16公尺,朱樑碧瓦,重簷迴廊,瑰麗壯觀。
    點閱:
    107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明侑古厝
    陳明侑古厝
    建於清代,1949至1958年間駐紮過多類兵種國軍,也曾當過彈藥倉庫。由門的兩邊高度不同,推測有兩個司傅分兩邊進行施作,即「對場作」。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四櫸頭,本體牆身為下緣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硬山擱檁。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071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陽明湖
    陽明湖
    陽明村位於太武山東麓,田埔溪上游北側,開始興建於民國59年,當時是八二三砲戰過後,政府為鼓勵縣民墾荒,放領土地,陽明社即為當時推行最早的墾荒人社區,有李、張、周、吳等姓的移民集資建屋,住民約20戶,其中,由於戰役中的古寧頭受損最大,因此這裡又以古寧頭李姓移民最多,屬金湖鎮山外里管轄,也因為是新興社區
    點閱:
    1188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昭應廟
    昭應廟
    馬巷元威殿,俗稱池王宮,又名元威堂,奉祀池王爺。《同安縣志》和《馬巷廳志》對池王神歷史淵源記載曰:元威殿在五甲街,相傳神為武進士池姓,于耆老夢中得之,後現像里社、鄉人鳩眾建廟,遇有疾疫,禱告甚靈,時稱為池王爺。池王爺,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誠。原籍南京,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武進士及第(文中舉人
    點閱:
    1139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鎮西宮
    鎮西宮
    南山鎮西宮始建於明代末年,主祀的池王爺蓋由同安馬巷五甲街元威殿池王爺祖廟分爐而來,鎮西宮自明代初建後,歷經清代二百多年之多次重修,民國二十九年再重修奠安,八二三砲戰期間廟體受損,復於民國八十年以鋼筋水泥重建今貌。
    點閱:
    1110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反空降堡
    反空降堡
    進入古寧頭戰史館前有一段林蔭大道,在戰時是戰車的通道,中間處設有一「反空降堡」。民國38年,為了防範共軍來襲,在金門主要道路交叉處設置反空降堡,功用是在各道路交叉口監控,並兼具防空降的功能。 
    點閱:
    1038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西園風獅爺
    西園風獅爺
    佇立於「西園鹽場」前的這尊雄獅,屹立於圓形底座上,底座外側以油漆書「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三日油刷」。獅頭雕工威猛,凜然俯視敬拜信眾。右手持筆,左手捧印,獅身油漆雖已脫落,然而卻絲毫不減風獅光芒。  風獅爺位於西園村入口,右前方有溪流越過,因此風獅爺鎮守於此的任務,便是鎮路頭、水尾之煞。資料來源:http
    點閱:
    990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金蓮寺
    金蓮寺
    塘頭本屬官澳村的塘頭甲,後來由於馬路的開闢而分隔開來,塘頭另成一個小聚落。金蓮寺位在塘頭村東南側村郊,奉觀音佛祖及善才爺。廟裡的祭典活動等,皆與官澳一起舉行。
    點閱:
    1152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真武廟
    真武廟
    中墩真武廟始創於清代,經過數度修建,始終礙於經費使規模無法擴建,近代以來,民生樂利,加上烈嶼鄉僑民多旅居汶萊,本世紀以來許多事業有成的旅外鄉僑,乃紛紛捐款獻地建寺廟宗祠,真武廟也在民國八十年重建今貌,主祀玄天上帝及池王爺。楹聯:拜亭前柱聯:出寶院修來玉體;入述當鍊就金身。拜亭後柱聯:願祝天尊無量壽;
    點閱:
    1254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鎮南宮
    鎮南宮
    主祀神佛: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真實人物,亦即三國時代的猛將關羽,由於他高尚的五常品格-仁、義、禮、智、信,和忠義之氣,被士民敬為神。  關聖帝君生前的事蹟忠貫日月,義炳千秋,原為中國人所景仰,明清以降,儒佛道三教,更與帝君攀上關係;儒教尊之為「文衡」,佛教中尊關聖帝君為「蓋天佛陀」、
    點閱:
    1161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
    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
    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爆發,中共總計濫射了474、910發砲彈,創下全世界落彈密度最高的紀錄。而環島東路上的鵲山圓環,正是當時落彈量最高的地方;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即座落在此,碑由花崗石鑿成,水泥基座將之高高拱起,巍峨擎天,正是歷史不滅的見證。
    點閱:
    1173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